繪本作家川村昌子(二〇一八年)《大津祭曳山》套裝明信片 (照片由: Yikjy Lo)

琵琶湖畔的大津祭上不期而遇

非一般的遊客體驗

繪本作家川村昌子(二〇一八年)《大津祭曳山》套裝明信片 (照片由: Yikjy Lo)
Yikjy Lo   - 1분 읽은 시간

每年,十三輛裝飾得美輪美奐的曳山,會在大津祭的本祭當天於JR大津站前街區一帶巡遊。打頭陣的,總是建於寛永十二年(1635年)的大津祭曳山始祖「西行櫻貍山」。其餘十二輛曳山的出場序,則按照每年的抽籤結果而定。上圖所列為2018年十三輛曳山的巡遊出場序。巡遊時段分上午和下午兩回,全程若一個半小時。若趕不及早上九時二十五分從天孫神社出發的第一回,遊客仍可在下午觀賞第二回,巡遊一般在下午五時三十分結束。

大津祭的十三輪曳山之中,歷史最悠久的超過三百年,而歷史最短的也超過二百年。它們的特點在於只有三個輪,每輛曳山上面都有機械玩偶裝置,作為敘述故事的道具。除了本土的神話和民間逸事之外,還包括中國的民間故事,譬如「郭巨山」的主人翁乃中國二十四孝子之一的郭巨、「孔明祈水山」講述諸葛亮用水擊退敵軍。

因緣際會,筆者在是年大津祭宵宮活動中擔任臨時義工,負責向外國人介紹繪本作家川村昌子女士義務為大津祭繪製的明信片。她為每輪曳山繪畫一幅特寫,整套明信片共十三張,遊客可隨意選購單一或整套作品。由於每張作品都很漂亮,所以筆者一馬當先購入整套作品作為紀念。

沒想到工作完畢,竟獲贈一束類似笤帚的紀念品。正狐疑其用途,就發現滿街商店和房屋的大門都掛上這種東西。原來這是「厄除け粽」。當然了,由茅草捲成的「粽」不是用來吃的。之所以稱為「粽」是由於其日語發音與「茅卷(ちまき chimaki)」相同。在民間俗信中,這「粽」具有祓除穢氣、健康幸福的象徵。

宵宮活動結束後,得知川村女士的水彩墨畫教室就在附近,當然希望有機會拜訪,從而親自表達對其作品的欣賞。幸得友人尾本夫婦熱心引路。除了獲得川村女士在明信片封套上親筆簽名紀念之外,還獲贈一張應時的秋櫻明信片。沒料到大津之行竟有如此豐盛的意外收穫哩!

若計劃於十月到日本旅遊,不妨考慮把大津祭編入旅程中。

轉載自:https://yikjy.blogspot.com/2019/01/17.html

Yikjy Lo

Yikjy Lo @yikjy.lo